English

波黑形势喜忧参半

代顿协议签署五周年
2000-11-23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驻贝尔格莱德记者 韩显阳 我有话说

11月21日是代顿和平协议签署五周年的日子,也是波黑内战结束五周年的日子。五年前,在美国总统克林顿的主导下,南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总统(代表波黑塞族)、克罗地亚共和国总统(代表波黑克族)和原波黑共和国总统(代表波族)在美国代顿军事基地达成协议,从而结束了长达三年半的武装冲突和战争。目前,波黑国家的基本框架为一个国家、两个实体、三个立宪民族。

“美国造”的代顿和平协议不但为波黑制定了宪法,而且调动了各主要国际组织和机构参与执行。除由联合国派遣驻波黑的高级代表、以北约为主的多国部队和特遣警察部队外,波黑的重要机构也都有外国人参加,而且其主要领导人均由国际组织和机构任命。目前,仍有200多个国际组织和机构的4万多文、武职人员在波黑监督协议的执行,帮助波黑重建。

分析家认为,代顿协议执行到今天,“最成功之处”在于,各方奉行强硬“民族主义政策”的领导人分别以不同方式淡出政坛、让位于“温和民主派”。

去年12月,克罗地亚的“强人总统”图季曼因病去世,继任总统梅西奇民族政策相对温和,致力于改善与波黑的关系;今年10月初,南联盟政坛发生巨变,米洛舍维奇在选举中失败,新上台的科什图尼察总统自称是一位“温和的民族主义者”,上月22日他抵达萨拉热窝对波黑进行了短暂访问,并表示“南新政权将把同波黑建立外交关系作为其优先任务之一”;上月14日,伊泽特贝戈维奇提前两年辞去了波黑主席团的一切职务,当地的舆论认为,“他的辞职标志着波黑一个时代的结束”。

从代顿协议的执行情况看,军事部分的实施比较顺利,波黑基本实现了和平,37万军人已经复员,重武器已置于多国部队的控制之下,6000多件重武器已经被销毁。但更多的政治观察家却认为,代顿协议在实际执行中遇到了很大的阻碍和难题。

首先,相互制约的三足鼎立局面使国家机构难以有效运转,波黑联邦貌合神离,各派激进和极端势力仍然存在。在本月11日举行的波黑全国大选中,民族主义势力再次抬头。

其次,波黑经济仍离不开国际社会的援助。据估计,波黑的国内生产总值目前已恢复到战前1990年的50%,但国际社会还未将工作重点放在帮助波黑实现自主和自立上面,分析家担心,一旦国际援助减少,各种社会和经济问题将重新出现。

第三,难民遣返问题以及与海牙前南国际战犯法庭合作、交出“战争罪行嫌疑犯”等方面进展缓慢。据统计,战争中大约有100万人成为难民,到现在只有1/10的人返回了家园。此外,1996年海牙法庭公布的53名“战争嫌疑犯”中,除少数被捕并关押在海牙外,大部分仍不知去向。南联盟在法律上与海牙法庭无合作关系,也不允许将罪犯引渡给海牙法庭。

一些分析人士认为,代顿协议本身先天不足、存在缺陷。协议的最初策划者之一、现任美国驻联合国大使霍尔布鲁克日前要求统一波黑三方军队,“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波黑主席团真正行使职能上”。一些分析家就此猜测,美国此举是在为将来修改代顿协议中有关波黑国体的条款进行试探。

(本报贝尔格莱德11月21日电)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